【聚焦6·18】“一心两翼,创新驱动”促水仙药业做大做强
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,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。在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,漳州水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水仙药业”)通过孜孜不倦的探索,逐步形成了“坚持创新驱动、推进企业再次腾飞”的发展思路。通过深入分析自身优劣势,牢固把握市场前沿,推出“一心两翼”管理创新模式——以销售管理创新为核心,发挥“动力引擎”作用,驱动企业发展;以运营管理创新和生产管理创新为两翼,辅助企业跑出“加速度”,朝着做大做强的目标不断前行。
“一心”——销售管理创新
一是销售模式创新——坚定推进全国总代模式
水仙药业主打产品——风油精,货值低、销售面广,因销售队伍总体较弱且长期沿续大流通的营销模式,多年受到窜价、乱价、低价困扰。考虑到大经销商市场辐射面广,市场管控能力强,经销产品意愿足、经验丰富,2016年水仙药业创新营销模式,大胆实践,推行6ML、9ML产品全国总代模式。新的营销模式铺开后,水仙药业产品销量稳定增长,销售价格逐步上升,且市场调拨价格平稳。2017年,6ML、9ML单品年销售量均超过1300万瓶;与总代理前相比,6ML、9ML单品风油精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2%、20%,价格同比均增长8%,销售折让点数下降6个百分点。
2018年,薄荷抑菌膏产品上市后,为快速、高效做好市场推广,亦采取全国总代营销模式,效果理想。全国总代模式的推行一开始颇有争议,但不破不立,唯有革新理念、大胆假设,小心求证,企业才会迸发“源头活水”。从实际销售情况,以及与总代理签订的协议等进行评估,不仅销售量有保障,且价格也比预期高。
二是销售政策创新——采取“控价、松绑、精准促销”政策
拳头产品3ML风油精创新采用“控价、松绑、精准促销”的措施,可确保经销商的合理利润,均衡各销售环节的利益分配,有效调动营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,激发开拓市场的潜能。对业务员的考核则推行末位淘汰、存量保护、增量激励,考核方案一签三年的稳定机制等。通过对销售政策的调整,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。
控价。对3ml风油精各销售环节进行价格管控——统一供货价格、限制调拨价格。奖惩有度、分明:(1)销售激励方面,按照“1个点推广促销费+1个点价格管控奖+1个点销量挂钩奖”制定营销政策。(2)违规管控方面,首次确认违规,书面通知警示;二次确认违规,取消1个点的奖励;三次确认违规,停止发货。
松绑。对营销人员松绑。改变逾期应收款100%由营销员个人承担的应收款考核办法。2018年起,在营销人员提供有效信息可追溯的前提下,逾期应收款个人承担降至50%。
精准促销。针对客户的下线,力推季节性现场精准促销模式。
“两翼之一”——运营管理创新
一是仓储模式创新——“原料库存”替代“产品库存”
近年,鉴于医药行业原料垄断形势严峻,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,为确保公司原料供应稳定,价格可控,水仙药业从2017年起,大胆创新,通过减少成品库存,加大原料库容,做足做细做好原辅料、包材等的仓储。特别针对主要原料、独家垄断原料等改变以往一年一签的短约做法,与供应商进行战略合作,签订长约,加大库存,以平滑价格波动,保证持续供应。力求达到:确保产成品生产批号最新,市场流通顺畅;避免跨年度库存产品堆积,贴价销售带来损失;瞄准市场机会储存原料,规避原料大幅增长带来的风险。
二是采购信息管理创新——“三维立体信息采集”替代“供应商单维信息关注”
原料采购注重“三维立体信息采集”,做到心中把握有数,时机把握有度。维度一:贴近市场情况——注重信息采集,做好大数据管理;维度二:关注信息变化——收集供应商信息,了解全国同类产品库存情况,把握下游扩增产能。维度三:注重前端供给——注重原料前端供给,对原料价格的变化保持敏锐的触觉。
“两翼之二”——生产管理创新
一是减员增效创新——引入自动线,突破劳务依赖瓶颈
水仙药业风油精产品,销售季节性强,劳务依赖性高,2015年、2016年两年,劳务人员骤减33%,严重影响产量。水仙药业于2017年先后引进3ML、6ML、9ML自动包装线各一条,有效突破劳动力不足的困境。
二是生产组织创新——选拔一线管理者,消除管理无序、监管盲区
水仙药业在风油精车间4条自动线搭建组织调整创新试点,在原有管理较无序、监管有盲区的情况下,选拔一线管理者,予以充分自主权,根据GMP要求,履行车间任务分配,自行组织、配置生产要素等职责,真正做到责、权、利挂钩。通过优化生产一线组织管理,计划提升生产效率20%。
创新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,唯有革故鼎新,才能持续发力,保持竞争优势,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。水仙药业将继续多维度创新,扬长避短,提质增效,在使得产品销售和影响力攀上另一高峰的同时,也为整个市场创造价值,注入活力。